分享到 更多

宝珀L-Evolution系列一分钟卡罗素腕表

2018年12月28日   

 

今天,盛时网小编来详细介绍宝珀鼎鼎大名的卡罗素腕表。宝珀表为了追求更极致的视觉美感,推出了”透明蓝宝石水晶一分钟卡罗素”,更可以清楚的看见走时轮系与传动轮系的运作情况。

 

几乎很少运用于腕表上的卡罗素装置,是1892年由丹麦藉制表师Bahne Bonniksen所发明的装置。因为在1795年A.L. Breguet宝玑大师推出陀飞轮之后,这项能抵销地心引力的特殊装置,由于结构相当复杂且精密,售价自然非常昂贵,超出一般中产阶级的负担范围。因此Bahne Bonniksen推出的卡罗素装置,则是将整个擒纵装置与四番车齿轮一起放置于一个会旋转的圆盘上(也就是最大的齿轮框架),所以精密度没有那么的高,但是功能类似于陀飞轮装置。在卡罗素装置问世之后,开始有部分的表厂采用,但不久之后,腕表逐渐取代怀表;因此这项装置保留下来的成品并不算多,整体作工也比较粗糙。但是由于卡罗素装置上的摆轮轴心并未与圆盘在同一轴心之上,而宝玑的陀飞轮摆轮轴心与旋转框架是同一轴心,因此许多人不明就理的将偏心摆轮结构认定为卡罗素装置的特色之一,导致后来宝珀表在1989年推出第一款偏心飞行陀飞轮腕表时,许多消费者,甚至连钟表收藏家都将此种类型的陀飞轮装置,归类为卡罗素装置,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观点。

 

由于现今的表坛上的卡罗素腕表,与当年Bahne Bonniksen所推出的设计差异颇大,许多表迷仍无法正确的分辨两者的不同;直到2008年,宝珀表推出卡罗素腕表,许多表迷才能清楚的了解两者的差异。宝珀表刻意将这只卡罗素更改为一分钟旋转一周,而早期的卡罗素通常是52分钟旋转一周;另外也将偏心式的摆轮轴心设计,改成与齿轮框架同轴心。所以从外表来看,这一个卡罗素装置,根本与一般的飞行陀飞轮装置(同轴式)极为类似;但是仔细的分析其结构设计,它仍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卡罗素腕表。因为宝珀表的制表师,特别将旋转的齿轮框架(大型黄金色齿轮)采用镂空设计,跳脱了卡罗素装置特有的印象,但是下方的四番车(也就是秒轮)仍会转动,与陀飞轮可说是大不相同。除了走时轮系提供擒纵装置运转的所需动能之外,另一组轮系(约在两点钟的位置)则提供卡罗素框架的运转能量,有了这两组轮系的互相支持,才能让卡罗素装置稳定的运作。传统的陀飞轮装置,只要取出任一个齿轮,整个走时轮系与陀飞轮装置都会停止运转;但是卡罗素装置,如果取出两点钟位置的传动轮系,卡罗素的框架会停止转动,但走时轮系与摆轮仍会运转。在宝珀表推出了卡罗素腕表之后,相信许多玩家对于两种装置的差异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但是宝珀表为了追求更极致的视觉美感,推出了”透明蓝宝石水晶一分钟卡罗素”,更可以清楚的看见走时轮系与传动轮系的运作情况。

 

▲Cal.22T手上链机芯,动力储存120小时/时间指示,一分钟卡罗素装置/

直径43.5mm 18K玫瑰金表壳/蓝宝石水晶镜面,压入式透明底盖/

鳄鱼皮表带搭配18K玫瑰金折叠扣/防水30米/限量50只

 

本款卡罗素腕表,属于L-Evolution系列,但是与这系列表款最大的不同在于,表壳侧面采用的蓝宝石水晶材质制作;结合蓝宝石水晶制作的机板与夹板,让卡罗素装置宛如漂浮在空中,而每一个齿轮也能清楚的映入眼帘。使用蓝宝石水晶材质取代传统的黄铜来做为机芯材质,最大的困难之处在于钻孔与切割的过程,因为材质易碎的特性,在每一个制作的过程中,制表师都要小心翼翼的处理,难度绝对高于以往。另外机芯上层仅有一片夹板,在组装的过程中,难度更是提高数倍,如果读者有亲自组装过3/4夹板的经验,就知道难度与传统分布式夹板的确有所不同,更何况本只腕表的擒纵装置,也是共享同一个夹板。所以这只腕表在每一个制作与组装的过程中,都是一场艰难的挑战。

 

 

本只腕表所使用的机芯编号22T,直径33.5mm,而厚度为6mm,可提供120小时的动力储存,比先前的卡罗素腕表的100小时还高上许多,也成为目前储存动力最长的一分钟卡罗素腕表。而这项独特的设计,主要是沿用先前陀飞轮机芯的转换齿轮的功效,就是在走时轮系中,多加入两个不同大小的齿轮,因此可使动力储存时间可延长至六天。

 

 

 

 我们诚意邀请阁下莅临更多亨得利集团旗下盛时表行门店预约试戴!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可以通过盛时手机版访问:宝珀L-Evolution系列一分钟卡罗素腕表

上一篇:罗马之路

下一篇:限量,仔细清点一下

相关最新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