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2017年09月16日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熊松涛,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熊氏珐琅第三代传人。在他的“熊氏珐琅”工作室,他喝喝茶,写写字,和我们聊聊珐琅,笑容腼腆而眼神坚定,声音低且中气足,谈起手艺来头头是道。从事珐琅手艺小二十年,他获奖无数,被称为“欧洲高级手表品牌定制表盘的中国珐琅第一人”。

 

 

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平时我们所说的景泰蓝,则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掐丝珐琅。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达到巅峰。清晚期的掐丝珐琅器造型则以瓶为主,器物胎体轻薄,掐丝线条流畅。熊松涛的祖父就曾在清宫造办处学习了九年花丝珐琅手艺,并一代代传承下来。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熊松涛先生在熊式珐琅艺术馆的工作室,

宋庄艺术区,北京通州

 

早年间的珐琅制品并未让熊松涛提起兴趣,直到2000年,他在一本杂志上偶然发现了珐琅表:“我一看我说这个我们家也是做珐琅的,到我这第三代,我们应该也能做这个东西,就想试一下”。这一试,就是五年。在直径仅3厘米左右的表盘上,要焊接只有0.04毫米的金丝,再在填入釉料后经过15次以上反复烧制并保持图案的色泽和精度,其难度可想而知。2006年,熊松涛终于成功做出了第一块工艺水平极高的珐琅表盘。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2007年,31岁的熊松涛第一次参加巴塞尔表展,把做好的珐琅表盘装在集邮册里带到了瑞士。当他在独立制表人展区向老外们展示时,却被怀疑中国人做不出表面如此光洁的珐琅,认为是用树脂漆画上去的。这时熊爷当场掰断了一枚表盘,要知道这是制作几十枚才成功一枚,每个都是价值几万元的心血之作。受到震惊的瑞士人在用放大镜仔细确认是顶级珐琅后,双方开展合作至今。现在,每年巴塞尔表展上都有数个品牌使用熊氏珐琅的表盘,其中不乏瑞士顶级品牌。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对话熊松涛 

 

Q: 作为熊氏珐琅的传承人,您认为珐琅这门传统手艺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熊:传承肯定是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主要的是现在人们对这种工艺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在明清两代,珐琅在大众心里是相对高端的,皇室喜欢的。但现在认可程度就很低,尤其经过七八十年代,景泰蓝成了“景泰烂”,大街上全在做。其实就手工艺来说,珐琅也好,花丝也好,玉雕也好,中国做得都非常非常好。只是老手艺人还沉浸在传统工艺里头,手艺没问题,但设计上缺乏创新。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现在很多人说工艺不重要,设计才重要,因此社会普遍对匠人没有足够的尊重,他们认为手工的东西不是特别有价值的。手工的价值在哪,其实谁也说不清楚。其实手工艺品不仅包含艺术价值,它还有一个价值,就是学习和研制的过程,前十年花费的所有力气人们看不见。就像许多学生找我,我说你想学我可以教你,但你至少要在这行业能呆五年。真正想练出来,没有五年,没戏。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Q: 这正好谈及我们的本月主题:“专注,让时间得以见证”,可以就此谈谈您对“专注”与“匠人”的理解吗?

熊:在我们这行有句话叫“不疯魔不成活”,就是说你想干成一个活儿来——过去没有说干成这件作品,都是说干活儿。说你干成一件活,能干得好了,能真让人认可,首先你得变成“神经病”。这么多年,我佩服过两个人,都是女大师。一个是做花丝的,一个是做玉雕的,这两个大师我是从心里佩服。你坐下来跟她聊天,想聊什么都可以,但是超不过三分钟,准唠回她这活儿上来。这种人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头,永远说自己的活儿,这就叫疯魔,这才是真正的匠人,是大师,剩下来的那都不算。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Q: 对于现在备受推崇的“工匠”和“工匠精神”,您是怎么看待的?

熊:其实它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去尊重自己的工作。“工匠”不仅是在手工艺这块儿,其实各个行业都有。比如这次“通州十大工匠”评选,行业里就有钢筋焊接。这个人从事这行业就没离开,他焊出的钢筋牢固程度就是比别人高,其实这也是工匠。几十年都在这个行业里头,本身就是一种工匠精神。我们厂工龄最长的到现在38年了,短的也十多年了,喜欢这行,一辈子就干这行,这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而且时间长了才能出成绩,出精品。每个行业都这样,那就很好了。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Q:熊氏珐琅目前很多精力都用在表盘和收藏品的制作,未来还会有什么新项目吗?

熊:接下去还是踏踏实实做自己东西,新的项目倒是没有。我们做收藏级别的珐琅器受到的认可比较多,接下去想做点实用器皿,比如果盘,减工不减质。它的质量并不差,而且有创新,但是它的工艺又很简单,用不了那么多人工,这个是我们接下去想做的,能让更多的大众去接受并认可。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这东西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但一定会有一个方法和流程,只要通过这个流程,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熊松涛轻描淡写地将往昔的压力与艰辛一句带过,“它有苦,但是它也有乐。我做的这个东西别人做不出来,这就是我的成就感。喜欢这个行业,就一辈子干这行。”

 


 

 # 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他们可能是明星,是设计师, 

是编辑,也可能就是你。

今年,盛时网将陆续邀请好朋友们 

分享腕表的文化与魅力。

 


 

 

您可以通过盛时手机版访问:盛时的100个好朋友 | 熊松涛:匠人就是“不疯魔不成活”
在线咨询
我的卡券
0
我的购物车
0
我的心愿单
0